保稅區,又稱保稅區倉庫,運入保稅區倉庫的貨物可以進行儲存、改裝、分類、混合、展覽,以及加工制造。
導讀
盡管眾多國際大牌早已在國內隨處可見,但境外購物的樂趣仍然沒有止步,許多人在出境游回程之時都喜歡去免稅店捎上幾件東西,而近年來,我們在國內可能還聽過“自貿區”、“保稅區”、“保稅店”等。但是消費者對這幾個概念,還真是傻傻分不清楚。這幾個看似簡單、只有一字之差的詞語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深意?消費者真的能從這些地方買到便宜保真的進口商品嗎?進口廠商如何從這種全新的模式中獲取利潤呢?(我國第一個保稅區倉庫是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倉庫,成立于1990年。)
保稅區倉庫VS自貿區
保稅區,又稱保稅區倉庫,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準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運入保稅區倉庫的貨物可以進行儲存、改裝、分類、混合、展覽,以及加工制造。外國貨物可以在保稅區倉庫與境外之間自由進出,但如果要進入關境就需交納關稅了。我國第一個保稅區倉庫是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倉庫,成立于1990年。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是指在貿易和投資等方面比世貿組織有關規定更加優惠的貿易安排;在主權國家或地區的關境以外,劃出特定的區域,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實質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
在自貿區出現之前,保稅區倉庫就是境內最開放的地方。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貿區是現有保稅區倉庫的合并;從政策上來講,自貿區就是現有保稅區倉庫的全方位升級。自貿區實行“境內關外”政策,保稅區實行“境內關內”政策。
自貿區分類
自貿區也分兩種,第一種是Free Trade Area,簡稱FTA,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根據WTO相關規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所形成的區域,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還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是一個國家實施多雙邊合作戰略的手段,亞太自貿區就是FTA類型。第二種是Free Trade Zone,簡稱FTZ,指某一國或地區在己方境內劃出一個特定區域,單方自主給予特殊優惠稅收和監管政策。滬、津、粵、閩自由貿易試驗區就屬于這種類型。
保稅倉儲
是指使用海關核準的監管區域(保稅倉庫)存放保稅貨倉儲物的倉儲狀態。保稅倉儲貨物主要是指進口貨物到達中國境內后,海關批準暫緩納稅的貨物,另外進境的貨物還可以再次復運出境,且不需要想中國大陸海關繳納稅費。
保稅倉儲貨物一般是國外企業或進口企業委托存貨人(內地企業)存放保管,但保管人(內地企業)要對海關負責,所有的保稅倉儲貨物及保稅倉儲都需要有海關的直接監控,所有的保稅倉儲貨物入庫或出庫單據均需要由口岸負責海關簽署。
保稅倉儲運營地點通常都在進出境口岸附近,比如機場、港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