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的征程?——張江高科技園區:張江“藥谷”和“中國硅谷”
時間:2023-08-01 點擊:284
奮斗的征程
“四史”學習教育微視頻黨課
二十三集
張江高科技園區:
張江“藥谷”和“中國硅谷”
專家解讀
本期專家
張永杰,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講師、法學博士,目前主要從事黨史黨建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張江高科技園區創建于1992年7月,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園,其與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開發區共同組成浦東新區四個重點開發區域。張江高科技園區與中關村在高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巨大,素有“北有中關村,南有張江園”之稱。
1994年5月,全球醫藥巨頭之一的羅氏制藥成為入駐張江的第一家外資企業,也帶動了一大批跨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機構入駐,張江迅速從農田發展為世界矚目的“藥谷”。1996年,科技部、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共建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合作協議,基地設在張江高科技園區,一舉奠定了張江“藥谷”的地位。隨著奈科明、美敦力、史克必成、麒麟等一批跨國生物醫藥企業聚集,“藥谷”基本成型。
1999年,國際高新技術產業風起云涌,全球高科技產業轉移加快。上海決定舉全市之力,把張江高科技園區建設成以集成電路、軟件和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集中體現創新創業主體功能的高科技園區。園區集聚了十余所高校和國家級科研機構,科研人才匯聚。羅氏制藥入駐張江高科技園區不久,聯信增壓器(上海)有限公司項目在園區開工,并成為第一個投產的項目,探索中國“硅谷”的模式實質性啟動。2000年中芯國際在張江成立,此后幾年,張江便聚集了上百家芯片企業,由此被稱為“中國硅谷”。2018年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落地張江,這也是上海首次獲批建設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將助推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大科學裝置是上海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也是未來科技競爭的重要支撐。上海光源,這一我國跨世紀最大的科學工程坐落于張江高科技園區,項目與2004年動工建設,2009年4月完成調試并向用戶開放,標志著中國在這一領域達到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它已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標志性項目,每年都有來自國內外的科研團隊來此開展試驗,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張江高科技園區已經形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件及文化創意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成為國內投資最集中、產業鏈最完整、加工水平和生產能力最高、機構研發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正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上海市委關于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部署,按照市委組織部關于"黨課開講啦"活動要求,由SMG黨群工作部聯合各單位制作《奮斗的征程》“四史”學習教育微視頻黨課。
通過此次黨課開講,推進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好歷史用好歷史,把開展學習教育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常學常新、入腦入心,真正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奮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