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交叉融合,在為產業創造良好技術環境的同時,也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一直以來,集成電路支撐著工業、通信、交通等幾乎所有科技領域與應用場景,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
被譽為“上海硅谷”的張江作為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齊全的區域之一,已匯聚起眾多“芯”企業。近年來,產業迭代進一步加速,大數據產業融合發展,張江在打造硬核主導高端產業增長極的同時,也不斷探索著新的發展領域,以此促進產業融合與新“物種”培育。
創新要素再升級,
產業生態蓬勃發展
產業布局
以發展凝聚力量,以實干形成合力。張江集團不斷深挖張江特色,積極探索科創生態發展的張江新路徑,瞄準特色產業定向發力,推動創新發展、產業引領、產城融合,打造了張江人工智能島、張江機器人谷、張江在線、張江數鏈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集聚了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地圖中,張江處于“人”字型的關鍵落點。張江集團搶先布局,以張江人工智能島為主軸,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VR/AR、元宇宙等產業項目已在張江快速集聚。
張江機器人谷
作為上海市級特色產業園區,張江機器人谷是聚焦醫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以及關鍵控制軟件“3+2”領域。目前,園區已集聚ABB、傅利葉智能、微創醫療機器人、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中心等一批行業標桿企業和創新功能型平臺,2022年機器人特色產業年產值約120億元。
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2022年11月,《張江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試點建設方案》正式對外發布,并提出了“一核三園兩港”的空間布局。
“一核”即圍繞上海數據交易所打造數據要素產業核心區;“三園”即浦東軟件園、陸家嘴數智天地、張江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兩港”即金融數據港、浦東數商云港。
上海數據交易所
今年1月,上海數據交易所轉入正式運營。數據顯示:2022年,其數據產品累計掛牌數近1000個,交易額超過1億元。3月,上海數據交易所宣布,將攜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啟動國內首個數據交易鏈的建設工作,這也是國內數據流通交易領域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打造數字化承載元空間
在張江,元宇宙產業生態已悄然形成。元宇宙在賦能制造業的同時,也在重構著其他產業形態。
作為上海發力元宇宙新賽道的重要載體之一,“張江數鏈”以元宇宙為核心,“算、端、創、用”協同推進,重點布局下一代算力平臺、未來智能交互終端、新興數字創作工具、多元數字內容產品等,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張江數鏈”已率先成立了“張江元宇宙創新發展聯盟”,首批成員包括維智科技、SAP、百度、埃森哲、上科大等20余家企業機構與高校。
張江數鏈(元宇宙)特色產業園區
作為張江科學城的開發建設者,張江集團正結合元宇宙時代的系統集成特性,以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4.1平方公里為范圍,打造“張江·未來之城”的先導區,助力更多產業結合數字孿生城市與大數據資源的整合使用,形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張江集團與疊境數字共同打造了數字孿生“張江·未來之城”;聯合百度、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發起了上海張江AI+超前孵化實驗室;旗下上海金融數據港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家區塊鏈+WEB3創投聯盟,并宣布啟動金融數據港科技創新中心。
在建設開放融合的科創能量交流平臺的同時,張江也遵循開放式的全球創新趨勢,不斷吸引更多創新力量匯聚,為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生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數字孿生“張江·未來之城”
探索發展創新領域,
深化產業融合、促進新“物種”培育
芯片已成為半導體行業中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AI芯片作為芯片行業的熱門賽道,其行業價值無法估量。隨著AI應用的普及和成效開始凸顯,國產AI芯片正迎來全面爆發和增長。
其中,作為WAIC 2023的九大“鎮館之寶”之一的云燧?智算集群,是燧原科技推出的面向大型智算中心的高性能人工智能加速集群,可以滿足AIGC時代對超大規模算力的需求。該集群搭載了高能效AI算力芯片——邃思,可支持超千卡規模集群,突破E級算力。
張江人工智能島
智能機器人、智能計算、元宇宙、智能科學、智能網聯車、智能制造等創新技術,覆蓋了張江人工智能產業的各大重點領域。圍繞張江人工智能島,一大批跨國企業與國內龍頭企業在這里比鄰而居,人工智能上下游產業鏈在島上逐漸形成。阿里巴巴平頭哥、英飛凌、齊感科技等芯片公司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底層基礎;在軟件算法層,島上擁有像IBM、云從科技、匯納科技等一批在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中取得突破進展的企業;在行業應用層,人工智能島上集聚了同濟大學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縱目科技、遠景智能、小蟻科技、聯仁健康等一批通過AI賦能傳統行業的企業,拓寬人工智能應用領域,讓人工智能和張江原有的產業充分融合。
在數字信息領域,科創板年內最大IPO華虹半導體成功上市、南芯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禾賽科技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張江孵化器孵化企業Tiamat完成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隨幻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觀安信息完成近3億元新一輪戰略融資……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投資者創造了更多機遇,也為張江在全球數字化競爭中贏得了更多發言權。
創新是張江科學城一以貫之的“靈魂”。櫛風沐雨31年,張江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具有持續高動能的創新驅動發展地。“百模大戰”中,來自張江的大模型公司大顯身手,百度“文心一言”、達觀數據曹植?大語言模型以及云從科技攜手華為聯合發布的“從容大模型”訓推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充分展示了張江強勁的科創實力。在數字城市領域,閃馬智能獨辟蹊徑聚焦AI+大數據,提出了基于AI的車型異常稽核方案以及基于AI+大數據的路段級稽核方案,為交通管理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使城市交通更加安全、便捷和智能化。
重點布局,引領未來
作為上海未來產業高地,張江將發揮大科學裝置、高能級創新平臺、硬核產業集聚等優勢,立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際一流科學城定位,圍繞前沿產業發展重點布局,力爭搶占未來市場。
隨著張江創新生態逐步完善、日趨成熟,若干領跑全球的前沿產業集群正在形成,涉及智能計算、通用AI、量子科技、6G等先進技術。
圍繞6G業務將形成的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這八大應用場景,張江企業早已繪就產業藍圖。在虛擬數字人、元宇宙游戲、元宇宙文娛、元宇宙城市等不同的維度,包括嗶哩嗶哩、盛趣游戲、亮風臺等張江企業,正在結合VR/AR技術帶來的沉浸式體驗服務和5G提供的大數據高速傳輸能力,不斷探索神秘而無窮的“元”動力,帶來諸多顛覆式創新。在當前最受關注的國產芯片領域,更是張江“芯”企業的必爭之地。云脈芯聯推出目前國內唯一一款支持RoCEv2協議的DPU芯片。瀚博半導體自主研發的云端全功能GPU芯片SG100,可為云游戲、云手機、云桌面、云計算等元宇宙關鍵性應用場景提供深度優化。
此外,人形機器人也已成為AI領域下一個重要的落地應用場景。傅利葉智能的最新產品GR-1已實現在通用機器人領域的領跑,其所展示的“具身智能”正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張江集團
自建園之始,張江已經走過31個春秋。這座科學之城,始終“芯”懷熱“AI”,與未來共舞。接下來,張江集團將以更優質的服務,不斷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動能,促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之間的融合,助力張江成為培育發展迎合產業的一方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