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建設未來,打造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張江科學城”
發布時間:2024-12-27 點擊:89
X·IN張江,象征著張江正面向未來,建設未來,打造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科學城”。
現代化的產城融合是張江“勇立潮頭”的持久動能。張江因產業而興,歷經32年發展,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拔節生長,成為一座欣欣向榮的科學之城,并朝著成為“科學特征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國際一流科學城目標邁進。
以科興城,探索未來城市的無限可能。立足于開放、創新的生態氛圍,張江科學城匯聚多方智慧、凝聚各方共識、集聚創新力量,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將藍圖筑造為現實。
面向未來需求:
以“X”空間承載“X”業態
空間的多樣性,是為了承載業態的多樣性。深耕張江科學城,助推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張江集團秉持“服務于產業、服務于企業、服務于人”的理念,打造了大量優秀作品,不斷推動張江科學城內不同園區載體提質增效,為優質企業和新興產業集聚拓展空間。
1.在生物醫藥領域
為進一步聚焦生物制品、細胞基因、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細分領域,張江集團正在抓緊建設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醫療器械加速器四期項目、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B03C-02和B03K-03地塊項目、張江集團·周浦醫療器械總部園項目。
其中,張江創新藥基地B03C-02地塊專業化標準廠房一期、張江創新藥基地B03K-03地塊專業化標準廠房二期項目于2023年正式開工,目前已完成圍護施工,正在進行首層土方開挖。項目建成后,將承接張江科學城內創新藥物科技成果轉化并實施高端制造,高效推進張江創新藥的研發成果就地產業化,進一步助力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建設。
2.在數字經濟方面
目前,張江科學城已初步建成國內首個數據要素集聚區,未來將致力于打造成為數據要素交易流通樞紐地、數據要素產業發展引領區、數據要素應用場景示范區,力爭數據要素產業發展保持國內領先,助力浦東新區打造成為上海國際數字之都的核心承載區。
金融數據港“數創源”效果圖
其中,金融數據港“數創源”將智能建造與綠色建造相結合,致力于打造綠色宜人的智慧生態辦公園區。該項目已于2023年末完成整體結構封頂。作為金融數據港建設先導區落地的重要載體,金融數據港“數創源”未來產業定位將沿襲金融數據產業基礎,加速金融科技要素集聚,打造“龍頭企業集聚+創新型新興企業培育”整體布局。
3.在人工智能領域
聚焦人工智能產業,張江集團以“融合、成長、智慧、升級”四個維度入手,開發建設張江人工智能島二期項目,將產業規劃發展嵌入城市發展,實現產業與城市的高度融合和相互促進,致力于打造上海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
瞄準人工智能在行業中的賦能作用,張江人工智能島與張江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張江機器人谷、金融數據港和張江數鏈等特色產業園區,形成錯位發展、各具特色、協同共進的產業空間布局。
模力社區所在的張江科學城城市副中心
此外,面對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浪潮,為推動大模型垂類應用,浦東在張江打造了“模力社區”。該項目坐落于張江科學城城市副中心,總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承載區6.1萬平方米。“模力社區”以張江科學之門為核心,構建算力、語料、算法調用等功能性支撐平臺,推動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行業應用落地,著力打造全球領先的垂直大模型生態集聚區。
作為張江科學城產城融合最亮眼的新地標——張江科學之門的建設正在熱火朝天中展開。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多元城市場景與多元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的未來之城,并為產城融合的未來場景樹立典范。
張江科學城不僅是產業創新的策源地,更是充滿活力的理想棲居地,為產城融合探索著無限可能。“科創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在張江日益彰顯。
在釋放產業空間、瞄準重大產業需求的同時,張江集團也在致力于不斷拓展、豐富城市功能,賦能創新生態。張江戲劇谷、張江國創中心(含張江科學城書房)、張江科學會堂等一系列城市配套設施相繼投入使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展示張江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窗口。今年,納仕張江國際社區右里竣工投運。舒適的精致公寓,正是張江集團交給時間的答案。
應用前沿科技:
以“X”技術塑造“X”場景
未來城市,如何讓活力永續?秘訣是:用成熟、可落地的技術應用賦能城市的空間底盤,為“理想之地”注入多元活力。
正如張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所言:“建設一座城,就要讓這座城更具生命力,而不僅僅是修建一些空間和載體,更重要的是打造一系列可以暢快運用技術的場景。通過場景幫助企業更快成長,讓企業在成長的同時又能享受到場景所帶來的空間便利,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產城融合的最佳狀態。”
依托30多年的建設與運營經驗,張江集團以前瞻性的預測,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探索創新、個性化智造“更專業、更舒適、更有溫度”的產業園區,鍛造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名片,推動張江科學城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園區,賦能產業升級。
通過不斷研究“三個結構”,即符合未來產業發展規律的產業結構、符合未來商務發展方向的樓宇結構、符合未來營商環境發展規律的服務結構,張江集團以產業需求為錨點,在“空間”上充分考量企業的使用需求,從項目的空間規劃、管線排布等方面進行技術驗證和優化,為企業打造契合發展所需的專屬化空間,滿足不同生長周期企業的多元化需求。
例如,張江人工智能島二期在延續一期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產城融合的可能性,著力呈現7X24H全天候智慧融合體:利用AI技術,在研發塔樓建筑設計上,以“人工智能芯片”堆疊盒子作為外立面設計語言;巧用算法,優化核心筒周邊管線排布;采用BIM建模等技術手段,對項目空間及管線規劃進行驗證,為區域發展激發新動能。
張江集團合作開發的“張江之尚”項目,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既保留工業遺存的震撼,又融入現代功能的創新場景,展現建筑、文化、藝術的共生力量,構建新時代張江新科技產業的先鋒力量。
踐行綠色發展:
以“X”理念謀求“X”發展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張江集團將看得見的“綠”與看不見的“綠”有機結合,賦予產業園區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張江集團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周浦醫療器械總部園項目以20余項零能耗革新技術措施,將園區9號配套服務樓打造為“零能耗建筑”的先鋒之作,為未來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全新路徑。而張江智能電力在各產業園區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模式,用科技手段讓園區變“綠”,有效降低園區能源支出成本。
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復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亦是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
張江科學會堂與“林空間”
張江科學會堂建筑設計理念源于“陽光、大地、水、空氣”的靈感,身處屋頂花園,可俯瞰錯落有致的河路交織,可近望張江科學之門,可擁抱四季皆有的好景致。其北側的“林空間”,沿川楊河呈東西向鋪展開,與屋頂花園形成自然動線,拓展了張江科學會堂的戶外空間,讓人徜徉在科技、自然的“美美與共”中。
金融數據港8號地塊設計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城市綠芯,花園辦公”,將濱江景觀引入辦公園區,在中央保留大片公園綠地。辦公樓宇如同垂直的森林,與水平的公共建筑與商業空間相互交錯,共同融入整片“森林綠毯”當中,結合屋頂觀景平臺,營造辦公、休憩、交流共享的活力社區。
此外,張江總部園B6-02項目的4個口袋式感官公園、張江人工智能島二期的觸感花園、張江康橋綠洲項目的中心綠地......這些點綴在科技高地里的綠色空間,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為人們貢獻更多“綠”享時光。
將綠色理念與建筑和商業融合,張江集團致力于打造天際線與地平線相映成趣,科技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全新天地,讓張江人在充滿自然生態、探索趣味的情景式空間里感受工作與生活完美融合的歡樂體驗。
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更是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的空間載體。張江集團立足于加快邁向“卓越的創新策源和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商”目標,面向未來產業,融合前沿科技,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多元建筑空間,筑造張江的“X”種未來。
X·IN張江
未來建設在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