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辦公室租賃,350萬m2,張江將誕生超大人工智能產業圈!
時間:2020-08-21 點擊:714
“到2021年,實現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突破700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后一天,在全球人工智能頂級技術產業大咖面前,作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浦東新區立下了軍令狀。
7月11日,浦東新區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發布會在張江人工智能館·A館召開。發布會上,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發展規劃、金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正式亮相,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揭牌。此外,新石器上海研發中心、Realwear上??偛?、富算可信數據開放賦能平臺、上海能鏈眾合科技有限公司新設項目等28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浦東。
浦東新區正圍繞“1+3+6”總體藍圖,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浦東方案。即,堅持一條主線:堅持以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深化建設,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建設三個高地:成為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產業集聚地、應用示范地之一。實施6項重點工程任務:實施機器人產業集群、上海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國際交易中心等若干重點標桿性工程建設。到2021年,實現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突破700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與IBM和微軟深化合作與落地,聯合建設IBM WATSON創新中心和微軟AI&IoT實驗室,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孵化生態。推動復旦張江國際創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等建設,爭取涌現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科技成果。圍繞張江機器人谷、張江人工智能島、浦東軟件園、金橋5G產業園、集成電路設計園等開展AI核心產業集聚布局。其中,以張江(康橋)機器人產業發展為基礎,圍繞“整機拉動、核心突破、人機協同”,通過孵化一批技術創新平臺,打造特色機器人產業集聚區。依托于中微半導體、外高橋造船、中國商飛等制造業龍頭企業,加強智能制造在工廠級應用到平臺級應用各領域的試點,從中挖掘一批優質的5G+人工智能的示范項目,助力賦能實體經濟發展。通過搭建公共算法平臺、算力體系和開放共享數據集,先期持續建設無人駕駛和智慧醫療兩個“中國賽道”。在臨港新片區建設真實復雜的V2X交通場景再現模擬平臺和測試評價體系。構建立多類疾病AI輔助診療產品的測評指標體系,形成一套標準規范的AI輔助診斷評測方案,建立一批符合臨床標準的測試數據庫。建設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與課程研發中心,把人工智能領域最前沿的科技應用,轉化為教學應用。以周家渡街道社區等為試點,打造集頤養、醫療、護理、康復為一體的智能化、專業化養老服務體系。依托于上海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國際交易中心建設AI知識產權交易轉化綜合服務體系與全球AI知識產權與科技情報動態地圖體系。探索制訂相關創新型的制度、規范和管理體系,突破數據開放、共享、交換等瓶頸問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2019年,張江人工智能島正式“開島”,吸引國內外人工智能企業風紛至沓來。而與張江人工智能島隔街相望的人工智能館以4+1的格局,展現了包括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智慧健康和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的最新應用,是張江人工智能產業的展示場。
一“島”一“館”的遙相呼應下,張江中區正成為張江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集聚區,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研發、展示、應用、孵化為一體的格局。為此,張江提出,以人工智能島為核心,以張江中區為主戰場,提出由“島”變“區”的概念,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從島上看“未來”,拓展到張江中區創造“未來”。“由島變區”,張江人工智能產業將實現升級。在區域升級上,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將以10萬平米張江人工智能島為“極核”,擴展至空間載體為150萬平方米的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實現張江人工智能島的空間倍增。在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內,目前正在建設200萬平米新空間載體,預計到2025年,整個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將擁有350萬平方米的空間,為浦東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在功能升級上,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正構筑一個巨大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區域內在建的未來公園、科學會堂等公共活動中心,將為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提供學術交流和實踐展示的最佳平臺。人工智能島旁,一條建筑面積達4.6萬平方米的AI未來街區已經建成,將更加注重AI的展示和體驗,加速人工智能產品的商業應用落地。正在建設中的張江城市副中心——“科學之門”,將成為智能化的中央商務區,其中的應用功能也將開放給創新企業,成為其展示創新產品和技術實力的大秀場,為人工智能集聚區提供最佳的城市應用場景。預計到2025年,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的企業數量將超過3000家,并為浦東的倍增目標貢獻百億稅收,實現產業能級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